成果名称: |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建设 |
完成单位: |
广东科学中心 |
研究人员: |
段飞,杨玉娟,萧文斌,罗静婷,邱涛涛,黄嘉健,卢昱,吴晶平,周静,关婉君,杨帆,于力,曹恒春 |
介绍: |
(一)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一是举办联盟工作会议1次,学术交流会1次,提交联盟章程1份,联盟合 作发展规划1份,年度工作报告1份;二是开展粤港澳三地科学秀赴粤、港、澳各1次,活动通过大湾区内媒体及网站覆盖全省约50万人次;三是开展粤港澳青少年赴粤、港、澳各1次,每次活动人数不少于100人,通过大湾区内媒体及网站覆盖全省约50万人次;四是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科普资源数据库和联盟官网各一个;五是开展2019年科普创新研修班。 (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建设。2018年4月及7月,省科技厅王瑞军厅长先后带队赴香港、澳门调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规划,以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港澳共同向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的建设,在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探索求进,探索培育创新文化的方法路径,服务于省科技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局。 (三)满足新时代科普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其研究和应用构成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决定性基础,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传统科普阶段,科学家共同体掌握着较多的科学知识,科普多停留在信息流单向对公众灌输的形态上。随着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不断加深,进入科普的第二个阶段,公众理解科学阶段。对于重大科学事项和活动,公众有更多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公众理解科学的呼吁应运而生,科学传播从单向的、强制性的、上令下达的过程转为双向、互动的传播交流过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变革,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进入第三个阶段,从公众理解科学进一步转向科学传播,信息过载、传播扁平等信息化时代的特性赋予了科学传播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合作共赢等新特征,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和生产者,在新的科普时代,在粤港澳大湾区多方共同推动下,有助于实现科学传播分众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新时代科普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顺应科技馆行业共赢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学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区的科技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优势突出的发展道路;澳门和香港的科学馆基于自身的地缘优势,形成了独特领先的发展路径。为此,有必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的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创新,强化交流,以期达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传播事业的均衡发展。 |
登记号: |
|
登记日期: |
2024/9/24 |
研究起止时间: |
2018-11-01至2020-06-30 |
成果应用行业: |
教育 |
高新科技领域: |
|
学科分类: |
|
鉴定单位: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评价日期: |
2020/12/17 |
登记办理状态: |
公示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