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业务 新材料专栏
低碳技术与低碳经济 STM新资讯 科技大事 公众关注 政策法规集锦 研究会之窗 生命与健康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发布时间:2011/5/11
 
2015: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35%
探索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敢为人先,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得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法宝。在低碳试点工作上,广东同样积极先行先试,争取创新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
广东节能减排工作未来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今,广东正在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所,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任务。当前要做好相关基础性工作,尽快摸清碳排放现状,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综合性数据库,研究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监测体系。试行温室气体减排差别对待原则,对经济较发达、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珠三角各市试行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对其他市鼓励自主确定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对重点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设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指标。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探索多种形式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推动建立“清洁发展”的交易机制。
做好规划编制和低碳示范工作
低碳试点是一项全新工作,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当前,广东正抓紧编制广东省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形成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研究建立低碳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对试点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与碳排放强度有关的指标开展跟踪分析和评估,研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完善奖惩机制,形成自觉推动低碳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广东将开展城市、园区、社区、企业等不同层次的低碳示范,打造低碳示范城市(县、区|),组织专家认定一批低碳示范园区(社区),通过省有关协会和媒体组织开展年度低碳企业、低碳人物评选活动,并抓紧研究制定对低碳示范单位的配套政策,推动全社会关注和参与低碳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低碳试点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极具挑战性。为做好低碳试点工作,省政府已决定设立省级低碳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建立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能力建设。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低碳发展项目用地支持力度,实行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优先供应土地、盘整闲置土地、简化用地报批手续等政策。加强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完善低碳标准体系,配合国家研究和探索试行低碳认证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支持高校低碳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开展干部队伍低碳发展知识专题培训,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国家和省的有关工作部署,报道开展低碳实践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
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动
总体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广东,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的任务依然繁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广东经济社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温室气体排放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形势严峻。
为此,广东将组织实施一系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动,主要包括: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大力推动节能降耗、节能重点工程建设,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建设绿色货运示范项目,发展绿色建筑。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新能源,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增加森林碳汇。
推动对外交流合作
毗邻港澳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港澳有资金、技术优势,广东则有推动低碳发展的广阔空间。为推动粤港澳低碳发展合作,广东正在研究建立粤港澳有关联络协调机制,联合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相关工作,加强低碳技术的联合研发推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此外,广东还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不断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合作。
广东低碳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初步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和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发展转型取得初步成效,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市场机制和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得到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低碳发展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研究会秘书处 来源:  研究会秘书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 广东省科技音像出版社 科技管理研究杂志社
联系地址: 中国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307室              邮编:510033
技术支持: 广东金科网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67521号-1